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
基本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暂未找到成语不识泰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识泰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可多得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披肝沥胆 |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
众多非一 |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旦夕之间 |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零光片羽 |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
走马观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二八佳人 |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
八荒之外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