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词语解释
伏罪[ fú zuì ]
⒈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
引证解释
⒈ 服罪;认罪。
引《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⒉ 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国语辞典
伏罪[ fú zuì ]
⒈ 承认自己的罪。
引《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近认罪
⒉ 犯罪处了死刑。
引《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⒊ 隐伏未发的罪。
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英语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法语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最近近义词查询:
画图的近义词(huà tú)
历史的近义词(lì shǐ)
灾民的近义词(zāi mín)
前面的近义词(qián miàn)
疆土的近义词(jiāng tǔ)
蛮干的近义词(mán gàn)
低头的近义词(dī tóu)
姿色的近义词(zī sè)
民心的近义词(mín xīn)
注目的近义词(zhù mù)
建设的近义词(jiàn shè)
大小的近义词(dà xiǎo)
封闭的近义词(fēng bì)
指正的近义词(zhǐ zhèng)
文明的近义词(wén míng)
白茫茫的近义词(bái máng máng)
破坏的近义词(pò huài)
质问的近义词(zhì wèn)
无声无息的近义词(wú shēng wú xī)
寻常的近义词(xún cháng)
随机应变的近义词(suí jī yìng biàn)
脑袋的近义词(nǎo dài)
集团的近义词(jí tuán)
指引的近义词(zhǐ yǐn)
计划的近义词(jì huà)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jīng pí lì jìn精疲力尽
- luàn zāo zāo乱糟糟
- xīng huà bù兴化部
- xīng xiū兴修
- shī zhǔ施主
- huā fèi花费
- fěi jī诽讥
- liáo liáo wú jǐ寥寥无几
-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
- xì mù gōng细木工
- yōu zhì优秩
- dòng fáng洞房
- zhēng zuò pù蒸作铺
- shuì fǎ税法
- guāng lín光临
- běn tǐ本体
- sī dǎ厮打
- zhàn shī栈师
- dòng yuán动员
- tāo tāo bù jué滔滔不绝
- jiào kē shū教科书
- xiāo shì消逝
- huáng mín皇民
- dī tóu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