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纪映淮的诗 > 咏秋柳

咏秋柳

[清代]: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咏秋柳鉴赏

  这是女诗人纪映淮的一首咏物诗。

  首句写柳所处的环境。清秋时节,几点寒鸦栖息在秦淮河边的上,清凉澄澈的秋水在河中缓缓流淌,微泛波光,这些物,点染出一派清冷萧瑟的气氛,对下句诗中秋柳的萧疏神态起了适切的陪衬作用。次句写女诗人此时的心情。秋季的已不像春天那样生机蓬勃、婀娜多姿了。随着叶黄落,秋柳已显得有些萧条稀疏,特别是眼前的秦淮柳只有稀稀落落的几行,就更令人增添萧疏之感了。“萧疏”二字,突现出秋柳的神资质;而女诗人偏偏爱看秋柳这萧疏的神态,这不仅因为秋柳本身显示出一种与春柳迥异的清朗的美,而且也因为女诗人本身具有清高的气质和孤寂的心境,正是这种主客观的交融才使诗人产生了独特的美感。

  在前两句诗曲尽秋柳妙处的基础上,诗人在末两句又进一步抒写了内心的情思春天时节,柳色青青,柔条依依,人们常折柳以表惜别之情,如今秋柳这般萧疏,它那衰黄的枝条显然已不可能系住离亲别友的游子行人了,可是,曾几何时,当吐絮,它曾撩起多少诗人才女的诗意啊!《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寒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公欣然曰:‘白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以飞絮比,应声成佳句,后世遂用“咏絮才、咏才、柳絮才、谢女才”等称扬工于吟诗的女子,或指其才华。此处女诗人反用此典,以比飞絮,“飞香”二字,又点化了李白“瑶台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香”之句,显得更为凝练优美,使读者仿佛嗅到杨柳吐絮飞时节的清香。显然,诗人是以谢女自况而又并不逊色的。无怪乎王士祯闻此诗,因作《秦淮杂诗》云:“十里秦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盖赏其神也。

纪映淮简介

唐代·纪映淮的简介

纪映淮

纪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

...〔 ► 纪映淮的诗(11篇)

猜你喜欢

霁后郭西间步

清代朱钟

远烟画山色,作意媚新晴。不尽郭西路,有时花里行。

水春交树影,村午聚鸡声。小借茅亭坐,溪田看耦耕。

白须

宋代苏辙

少年不办求良药,老病无疑生白须。

下种已迟空怅望,无心犹幸省工夫。

次韵和秋扇

宋代强至

形如圆月色欺霜,曾许佳人掩面藏。

袁守扬风方慰惬,班姬中道忽悲凉。

赠王别驾时署县有荐

明代卢龙云

才名共仰三川旧,治行咸推百粤先。郡以分猷看展骥,邑缘试剧待烹鲜。

霜含白简俱称最,春满黄堂各颂贤。珍重佩刀酬解赠,君家元沐主恩偏。

赠张长史时言 其一

严嵩

鲁卫亲藩大,衡庐楚道长。除书登国傅,归棹指江□。

仙酝浓堪致,家音近易将。河间今礼乐,陪从有□□。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 其一

黄节

式闾过里独彷徨,尽日追寻到此乡。一族义声存废灶,孤臣词赋痛浮湘。

更谁真意紬诗外,不减春阴过夕阳。我愧长沙能作赋,摄衣来拜道援堂。